本校永續發展SDGs行動

 

一、  永續校園規劃

為回應全球氣候變遷的世界公民責任,本校以「永續發展」的概念建設本校水湳新校區,並融入學校行政、環境、教學與學生生活,作為學校未來的發展願景。依據綠色大學評量之環境系統、環境管理及環境教育三大面向所涵蓋的18個主指標與31個必選次指標,並配合環境安全衛生政策,規劃校園整體環境。初期將從智慧與綠化的空間與環境著手,透過建置智慧環境管理系統、針對能源使用、管溝與中水系統、廢棄物減量、環境安全與衛生、友善人車環境以及校園建築與綠美化執行等打造優質軟硬體設備,提升全校師生與行政單位的綠色環境覺知。未來將結合行政管理、教學課程、網路雲端與研究創新,將綠色永續的精神融入課程規劃、校園生活及營運管理中,培育學生成為具有環境責任感的全球公民;並期望經由全校師生與在地社區建立夥伴關係,引領社會邁向更為永續的未來。

此外,本校目前正分期分區建設本校水湳新校區。新校區包括臺中市政府「水湳機場營舍」三棟歷史建築,其為日治時期陸軍航空隊之軍用設施,有地域風貌及建築技術史之代表性。在本校蔡長海董事長與李文華校長的遠見擘劃下,為因應氣候變遷及其影響,依照蔡董事長指示,將於水南校區種植5000棵櫻花,所有建築將結合歷史建築群及自然景觀並採取綠建築模式,另亦建置地方藝文交流中心、師生創客空間與產學基地,以及結合中醫藥養生展區與尖端醫學健康產業園地,成為學校與地方、學術與產業及歷史與未來的科教文綠廊。

 

二、  氣候變遷行動

本校為綠色聯盟發起學校,106年起並擔任聯盟監事。本校在校園永續發展之相關工作上,在校長室下設有「環境安全委員會」,綜理校園環境安全永續工作,相關行動如下:

1.氣候行動方案

(1)本校101年8月加入綠色大學聯盟發起學校,103年12月19日簽屬塔樂禮宣言儀式。並當選106年綠色大學聯盟第三屆聯盟監事代表。

(2)自98年起積極爭取政府補助款辦理各項節能工作:

A. 98年建置電能需量監控管理系統

B. 99年及103年分別建置立夫、互助及安康大樓教室節能管控系統

C. 101年及106年辦理ESCO節能績效保證專案,獲經濟部能源局補助本校500萬元,校內自籌2,800萬餘元

D. 106年智慧低碳校園創新示範計畫教育部補助本校150萬元,校內自籌328萬餘元,計畫內容為改善立夫、互助大樓空調系統設備及各大樓加裝數位電表管控用電。

E. 106年共獲補助650萬元,106年能源局及教育部ESCO計畫改善後總節能率為61.4%,量測年度節約金額為4,616,067元/年,年度CO2減量為883.1Ton/年。

(3)本校目前採用節能電表的智慧化電網,以達節能減碳目標。

(4)本校水湳校區採取符合環保標章之綠建築與電動車,並將種植5000櫻花林。校區內(水湳校區與北港校區)採用太陽能路燈。

(5)校園內逐步採購「能源效益標籤電器」,目前實驗室高耗能冰箱已大量汰換成一級能效機種。

2.   廢棄物減量方案

(1)制定廢棄物減量行動方案,如透過對於每次化學藥品溶劑的採購金額中額外扣除5%之經費作為處理費,以促使各實驗室在相關的溶劑、廢液以及毒性化學物質的使用量進行嚴格的總量管理。

(2)要求行政與辦公處室採購綠色標章碳粉。

(3)本校北港校區學生宿舍鍋爐與冷氣之廢熱氣循環再利用。

3.   校內環境安全永續規劃

(1)本校環安室每年依規定向勞動部職安署中區職業安全衛生中心完成職業安全衛生管理單位、人員(含職護)及安全衛生工作守則報備。

(2)每年辦理實驗室安全衛生教育訓練(含外籍生全英文教育訓練)

(3)每學期不定期到全校實驗室進行安全衛生檢查(含職業安全衛生、生物安全及輻射防護管理),檢查結果均通知各系所實驗室進行改善並追蹤完成改善;同時請實驗室依據所使用之化學品,評估其危害與暴露程度,劃分風險等級並採取對應之分級管理措施Chemical Control Banding, CCB

(4)實施教職員工健康管理(新進人員體格檢查、定期健康檢查、游離輻射及有機溶劑特殊健檢)

(5)訂定「中國醫藥大學母性健康保護計畫」,落實母性健康保護工作。

(6)1067月通過行政院原子能委員會「大專院校輻射作業專案檢查」。

(7)1069月通過臺中市政府衛生局「106年生物安全第二等級微生物實驗室查核作業」。

4. 在地環境安全守護工作

(1) 104~106年度,本校教師執行多項與環境及職業安全衛生相關的計畫與研究,如:「職業噪音暴露、唾液皮質醇與心血管疾病發生率」(104-106年)、「一中商圈噪音和懸浮微粒暴露之時空分佈」(105-106年)、「中區勞工健康服務專案輔導計畫」(106-107年)、「掩埋場附近居民健康風險評估」(103-105年)、「煉油廠健康風險評估」(103-105年)、「環境粒狀暴露風險評估」(105年)、「速食店油炸環境的職業性暴露風險」(104-105年),以及「道路交通噪音、懸浮微粒及慢性腎臟病」的四年期計畫(106-109年)等等,期能關懷地方,提升高教價值。

(2) 本校於107年度起,亦透過教育部深耕計畫之補助,進行五年期之環境安全守護計畫。106年度,我們將執行台中后里地區環境安全採樣測試,進行每季為期一周的採樣工作,分析PM2.5上的多環芳香烴化合物,以建立該地區空氣污染的數據資料,以作為與該地健康資料交互比對的依據,進一步對地方政府與廠商提出建言,並期為在地民眾提供環安衛教宣導。

5.  環境安全永續教育

本校設有公共衛生學院、並設置公共衛生學院大一不分系、公共衛生學系、碩士班與博士班,以及公共衛生國際學位學程,另有健康風險管理學系等,開設各式環境風險評估、環境管理實務以及規劃與管理課程,廢棄物資源化以及氣候變遷與綠色能源課程,為地方永續環境保護工作培育專業人才。

三、  醫療體系綠色計畫

為回應全球氣候變遷的世界公民責任,本校本校醫療體系為響應全球減碳議題,在周德陽院長的領導下,簽署綠色健康醫院宣言,從醫療服務、社區營造、健康生活、低碳飲食展開全方位的元氣低碳生活運動,因應全民食品安全與低碳生活,整合醫療單位、醫技單位、護理單位、行政單位等資源,推動綠色餐廳低碳飲食運動方案,以低碳飲食與營養保健兩個層面推行,榮獲臺中市「綠色餐廳」評選活動三連霸,更榮獲2013年國際WHO-HPH健康促進醫院(HPH-Health Promoting Hospitals)頒發之低碳醫院最佳示範案例等獎章,獲邀至西班牙分享低碳成果。

四、  安全糧食計畫

本校自105年起,鑑於國內食安問題嚴重以及國人中西藥物併用所可能產生的健康危害,除了透過中西醫藥、營養等跨系所教師爭取計畫進行相關研究外,亦同時建立「中西藥交互作用資料庫與資詢平台」以及「食藥安資訊/詢平台」,除提供學校師生教學與研究的資訊基礎,亦可成為地方政府與產業界重要的諮詢平台,並期達成安全糧食之目標。

此外,成立於104年度,由跨領域系所師生組成之「食藥安青年軍」及營養師團隊,三年來提供本市橫跨北區、南區、北屯區、南屯區、沙鹿區以及龍井區等六大區校園食安快篩講座與周邊餐飲業者食安課程與服務,進行關懷據點食品安全及營養保健等課程,並以現場實作方式提供社區關懷志工了解食材製備所需要注意的食安問題、並提供營養諮詢與相關講座,另亦協助台中市政府衛生局辦理業者說明會,邀集一中街、秋紅谷、逢甲夜市商圈業者,協助建立正確食安觀念。藥安部分,本校每年定期舉辦藥學嘉年華,讓附近社區鄰里一同參與,了解正確用藥常識。<

五、  永續產業行動—永續農業

本校之優勢領域為中醫藥以及中西醫整合教學與研究,對於「提升在地中草藥產業價值」與「落實中醫藥保健養生觀念」負有不容推辭的社會責任。有鑑於此,本校中國藥學暨中藥資源學系的教研資源,目前正透過教育部之深耕計畫,結合永續發展的理念以及本校立夫中醫藥博物館的在地社會創新與服務量能,整合成為一種特殊的在地實踐特色計畫。首先將以「立夫中醫藥博物館與中國藥學暨中藥資源學系在地鏈結計畫」為主體,將中醫藥博物館的社會服務量能,與本校中國藥學暨中藥資源系對有機中草藥種植與綠色產銷知能,以符合永續發展目標的栽植產銷模式進行整合,建構在地鏈結之教育創產模式,與雲林北港與土庫地區的農會合作,針對地區的特用作物,進行農業與藥效的跨領域合作,增加地區的農業產值與就業機會。並以在地化的理念,減少藥材運送的碳足跡,積極開發或種植台灣適合的中草藥藥材;我們亦將規畫成立「中草藥有機種植中心」,輔導農民將廢耕的土地再利用,建構一套完整的永續模式產業鏈,以循環經濟的模式,提供就業機會與工作收入,達成永續農業之目標。同時,我們將進一步與圖書館、本校長久深耕的地方高中與社區之教育行動,以及本校水湳校區的藝術中心及北港地方文史踏查活動相互結合,建構中醫大區域博物館系統(CMU Museum-Library-Archive Project),期能強化地方文史總集與教育功能,成為集結地方文史復甦、傳統產業創新以及分享大學資源的知識博物站,善盡本校醫科大學之社會責任。

六、  社區健康促進行動

中國醫藥大學為中部地區唯一同時設置醫學系、中醫學系、護理系、牙醫系、運動醫學系、物理治療系、營養系與公共衛生學系、校級老化醫學研究中心,以及醫學中心等級之附設醫療體系的大學。這樣的學習量體對於已進入老齡化社會的台灣而言,在健康老化與樂齡長照兩個社會發展的重要議題上,將可提供師生教學、研究與服務的豐厚基礎。目前,本校董事會更已著手進一步分期建置水湳新校區老人醫學中心與師生創客中心,以及新竹院區的健康產業園區,相信在進一步結合中部地區蓬勃的醫療輔具產業後,對本校的教學研究與社區的老齡發展而言,將可提供相當厚實豐碩的教研與社會服務基礎。

而在本校正執行中的五年中長程計畫中,亦將「營造樂齡健康生活」作為本校校務、教務與學務發展之重要執行策略,並在學生學習上提出「中西醫整合之社區樂齡健康守護之學習方案」、與本校醫療體系結合之「守護社區民眾健康」之各式社區醫療規劃,以及結合醫療、長照與社福資源之「在地與原鄉全人照護網」等行動方案與策略,希望能為醫療相關科系學生創造與高齡友善相關之專業與服務學習體驗。

至於在學生的課程與學習之規劃上,本校將老人照護視為重點發展項目,在學生學習端,我們已建置「長期照護學分學程」、「長期照護管理學分學程」、「中醫藥養生管理學分學程」以及「健康產業管理學分學程」等四組與長照有關之學分學程;另一方面,自106學年度起,本校醫學系、中醫學系、護理系、運動醫學系、物理治療系、口腔衛生學系以及營養學系的學生,亦組成「長樂服務隊社團」主動進行長照整合學習,由學校提供各式長照相關整合課程,未來並將配合政府政策,進行整合性在宅醫療與個案學習,使學生能參與到與自己專業相關的社會創新、在地關懷的學習。

本年度向教育部爭取之「高等教育深耕計畫」中,本校在分項計畫四:「善盡大學社會責任」中,一共提出四項策略,18個方案,以及兩個競爭型的「社會責任實踐計劃」。其中,與老人照護(包括地區老人、偏鄉老人與弱勢老人)、友善樂齡,以及尊嚴勞動與健康相關的計畫,共有「長照人才打造計畫」、「中西醫整合長期照顧」、「老人AI智慧醫療輔具」、「中高齡長者職場輔具與職務再設計之事業機構評估服務」、「社區長者運動指導」、「社區醫療群」、「運用社區衛生需求評價工具促進老人健康」、「雲嘉南區中醫社區健康促進計畫」以及「社區弱勢族群關懷:老人及高風險家庭青少年」,以及「建構融入中醫特色之創新社區長照服務模式」等,一共10個方案與計畫,相信對於本校師生以及醫療體系之相關醫療人員而言,不僅可建構學院與地方緊密結合的、針對地方老人照護議題與困境的學習型組織,更可提供本校師生深刻而完整之高齡友善體驗。

七、  弱勢與偏鄉關懷工作

本校對於在地社區與偏鄉的弱勢族群,在校務、教務與學務工作規畫中,提出各式關懷與協助之方案。以下分別說明

1.在本校的中長程校務計畫八大目標中,以「提升高教公共性,善盡大學社會責任」為校務治理與全校師生教學研究的重要目標。當中,針對弱勢生的入學、培育、生涯以及職涯輔導乃至留才等項目做出妥善的規劃,以期提升弱勢學生的學習機會,確保教育機會的均等並促進社會階級的流動。

2.另在教務工作中,本校設有深耕計畫執行處,其中「USR計畫組」(大學社會責任計畫組)針對在地與偏鄉弱勢族群提出相當多的規劃,如: 針對中高齡與身障的職場弱勢族群做出的「職場輔具與職務再設計創客計畫」;對社區弱勢族群、青少年、以及弱勢老人提出「社區弱勢族群關懷: 老人及高風險青少年」關懷計畫;對在地偏鄉弱勢族群醫療問題的「在地關懷: 台中社區醫療群計畫」;及輔助北港偏鄉農民的「北港中草藥產業提升計畫」等。本校「USR計畫組」並將持續地盤點在地社區弱勢族群與在地發展議題,透過本校的優勢領域與師生的努力,為地方帶來改變。「

3.在學務工作中,本校師生具有優良之醫療服務隊與國際志工團傳統,而學生社團所組成之醫療服務隊,本著「全校都是志工」之理念,每年辦理超過80場次之在地醫療關懷服務活動,長期關懷南投縣仁愛鄉、信義鄉、台中市和平區、雲林縣北港鎮、臺東縣蘭嶼鄉等偏鄉醫療資源不足議題,如:以醫學系為主的杏服醫學服務隊、中醫系的國際志工中醫醫療服務隊、藥學系的小水麻社區藥事服務隊、公衛系的公衛服務隊、營養學系的食安青年軍、牙醫學院的口腔衛生推廣服務隊等,可謂本校熱愛鄉土關懷地方的重要青年軍。其中,杏服醫學服務隊帶著服務的熱誠,長期深耕蹲點信義鄉的地利、雙龍、潭南部落,每2-3週以及寒暑假期間,學生穿著Smile的制服進入原鄉,為原住民小朋友進行課輔、閱讀、體育、美勞以及科學活動等關懷陪伴活動,為原民部落小朋友帶來不同的視野,並因此連續三年獲得教育部的服務性社團特優與優等獎。「

4.本校之醫療體系除屢獲衛生署評鑑為績優醫學中心與國家生技醫療獎外,對於企業社會責任之相關推動工作亦不曾懈怠,在本校董事長蔡長海博士所闡揚的「共享、共好、利他」的理念下,除提供在地民眾完善精實的醫療照護服務外,校院師生長期深耕社區醫療群、並以醫學中心的醫療資源及品質,投入南投縣信義鄕偏遠山區醫療保健服務,20年磨一劍,長期堅持守護原鄉,推動整合性照護IDS,深耕社區與原鄉老人健康營造,提供「醫界7-11社區照護不打烊」健康促進等措施,讓偏鄉居民獲得全人醫療之照護服務。山地居民及非山地居民的死亡率差異,已由2倍縮小為1.7倍,就醫民眾的滿意度高達94%。連年獲得遠見雜誌醫療院所類傑出服務獎、企業社會責任獎,以及公益推動楷模獎等獎章之表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