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R HUB
學校推動大學社會責任實踐基地(USR Hub)規劃
一、學校建立大學社會責任實踐基地之整體規劃
本計劃書擬透過設置四項大學社會責任實踐基地,強化本校大學社會責任人才培育與場域連結機制,並提供本校社會責任計劃執行團隊議題發想與實踐之基地。具體目標如下: (1)積極建立與地方連結的社會責任實踐平台、(2)強化跨領域學生服務隊的培育與專業知識,(3)加強與智慧科技/業者的鏈結以邁向永續經營,善盡本校社會責任。
(一)USR Hub之整體社會責任實踐藍圖及目標、與學校重點特色的契合度、推動路程(roadmap)等
中國醫藥大學的優勢領域為中西醫整合醫學,中醫藥研究與出版獨步全球,在學界具有領導性地位。本校創校宗旨與目標在培育對社區有用的醫療與公共衛生專業人員,因此,我們最大的「社會責任」在於透過健康照護知能改善社區。在2018-2022高等教育深耕計畫之「大學社會責任」部分,本校分別於主附冊之大學社會責任實踐計劃中,在法規面、體制面、課程面、以及硬體設施上做好充分的準備,並以「樂齡長照、安全守護、地方創生與關懷、深耕中學與社區」等四大面向共22項計畫,分別推動全校師生「善盡大學社會責任」的學習與在地行動,期能深耕地方、培育對在地有價值的年輕人。(請見本校社會責任網頁:https://cmuusr.cmu.edu.tw/ ) 這四大面向的社會責任規劃,也同時是本校2018-2022中長程校務發展目標的重點推動項目,並在教師的教學、研究乃至服務等面向,設定目標、投入資源,分階段切實推動與執行。
作為醫學大學,本校教師多年來對於社區關懷與中西醫藥安全、民眾健康大數據,以及公共衛生等相關議題均投入大量研究能量與社區服務,更建立多組重要多年期數據提供政府部門政策制定與學界教學研究的參考(請參見:https://reurl.cc/QpoLD5 )。另一方面,本校附設醫療體系貢獻全台,擁有急難重及癌症醫學中心,提供國人最即時與優質的醫療服務。更結合校院與國際級學者的研究量能與中部地區醫療相關產業資源,投入優質化全人醫學教育、本土化疾病研究、特色醫療與國際醫療,以至醫療大數據,與醫療生技與輔具等衍生事業體。基於這些重要教學、研究與服務資源,本校結合教育部深耕計畫的指導與經費的挹注,校院教師仔細研議系所特性與個人研究專長,投入更為結構性與系統性的社會責任規劃工作,兩年來為鄰近社區以及本校多年深耕的偏鄉社區規劃更為完善的社會關懷網絡。師生對於教育部規劃的社會責任計畫與計畫對於個人的教學、學生的學習,以及透過場域實作回饋至教師的研究與教學設計上,持高度的認可與滿意度,也極力投入更為完善的教學設計,並結合各部會與地方政府計畫的經費申請,期能擴大計畫效益,促成社會責任規劃的永續經營。
在第一期社會責任執行末期,本校USR辦公室透過教師執行計畫滿意度問卷與成果自評顯示,教師對於如何進一步積極建立與地方連結的平台、如何養成在地連結助教系統、如何強化課程連結與學生的參與、如何提升學生場域服務相關專業知識、如何與智慧科技/業者鏈結以便提升本校智慧醫療相關之創產與服務,以及更積極的USR/SDGs系列課程之設立與獎勵機制的作為等,建議能進一步加強。另鑑於我們依之進行的第二期滾動修正規劃中,有許多計畫即將開始進行產業創意發想與產學連結以求計畫的永續推動,本校深耕辦公室透過多次檢討會議,決議透過課程面、硬體面、支持系統與獎勵機制上,以本校三大優勢領域「中西醫整合、環境與食藥安全、中醫藥教育與產業促進」,以及「學生服務隊的整合教育」四個議題,與設置「中國醫藥大學社會責任創意發想實驗室」(China Medical University USR Innovation Lab.,以下簡稱CMU I- Lab.),提供跨院系跨領域師生實驗性與發想性的創意基地,並進一步結合本校附設醫療體系與智慧科技與產業鏈結,向教育部申請設置四項社會責任實踐基地(USR HUB)計畫,期能優化本校在地關懷工作,善盡大學社會責任。四項實踐基地規劃以及推動路程(roadmap)如下:
1.方案一:環境醫學與呼吸平權整合實踐基地
結合校院資源,以建構台中市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的健康管理為目標,建立從環境偵測、預防教育到保健醫療的健康防護網絡以及管理與學習平台。
2.方案二:食藥安全社區智庫基地
透過師生合作的「食藥安資訊網」進行線上及線下議題發問、溝通與諮詢,以期達到「專業人才培育」及「在地關懷」兩項目標,建立永續經營模式,以持續守護台灣民眾食品、藥物使用安全。
3.方案三:學生醫院─整合醫學健康照護學習平台
以本校各學院醫療服務隊為基礎,開設系列微學分課程,在各專業領域教師指導下,以弱勢族群之實際需求為主軸,建構整合型健康照護學習平台,學習為社會提供更周全的醫療保健策略。
4.方案四:中醫藥養生與產學智庫
以本校立夫中醫藥博物館為基地,擔任大學與地方民眾之間的橋樑,並結合在地中醫診所,整合週邊資源,建立一保健網絡,提供在地地區民眾正確中醫藥保健養生觀念與諮詢的健康守護站。
(二)學校支持USR Hub運作之具體制度、措施及永續推動模式
為執行大學社會責任計劃,本校在高教深耕執行處下設有USR辦公室,由健康照護學院李正淳院長擔任召集人,其下設有一位專案助理教授,三位專任助理,以及一位地方創生助理。未來在大學社會責任實踐基地的執行上,李正淳院長將擔任計畫總主持人,並在人員編制上,由USR辦公室的專案助理教授與四位專任助理共同協助本校四項社會責任基地相關行政協助工作。
鑒於本校第二期大學社會責任計畫的創新策略中,我們融合校務中長程計劃、教育部第二期大學社會責任計畫中對於提倡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與創新知識之指示,以及計劃團隊教師對於執行計劃的期末建議,除了持續推動第一期四大面向的20項執行方案外,我們進一步規劃了以成果為導向、融入四大策略的創新作法: (1)系統性開設全校性永續發展目標課程、(2)將USR融入教師的教學研究以及學生的大專生計劃及競賽中、(3)開設實驗性與發想性計劃孵育專區(如USR HUB),以及(4)鏈結產學合作與創新知識,以推動計劃之永續經營。這當中,本校積極鼓勵教師於第二期計畫帶領學生進行創新創業的嘗試。透過盤點,教師們將於第二期的社會責任計劃以及本冊社會責任實踐基地中進行下述創新創意的規劃: 中西醫整合長照衍生產業發想、虛擬學生醫院發想與規劃、環境醫學整合改善發想實驗、食藥安諮詢與問題解決平台、中醫藥保健養生觀念與諮詢健康守護站、中草藥產品開發創意研發、國小學生營養宣導手遊與E化教案設計、老人AI智慧輔具創產發想、中高齡職場輔具與職務再設計發想、運動防護與檢測APP相關創產學習,以及遠端衛教APP場域推動體驗乃至個案醫療地圖研發等。
基於以上,透過深耕執行處與校務主管長官的討論,本校將以即將設置之「中國醫藥大學社會責任創新發想實驗室」(CMU I-Lab.),提供本校第二期深耕社會責任計畫以及本冊申請之社會責任實踐基地計畫創意發想空間,作為師生進行創新創意創業的實踐基地,以及學生學習型社團與教師社群的集思基地。在這個實驗室中,師生可以透過不同領域的參與者,專注於實驗性的、以任務為導向、問題解決為主,以及突破性的創新挑戰與合作集思之場所。本實驗室初步將提供並執行三項任務:
1. 與國內社會創新生態組織連結,提供師生領導創意發想的小組專案學習課程。
2. 設置永續發展目標學習專案,強化USR計劃團隊與本項實踐基地計畫利害關係人之SDGs知能,並進行全校性永續目標學習與校園文化陶養。
3. 連結本校三創團隊,邀請專家開設專題,配合教師的USR計劃與實踐基地推展進度,提供學生原型創新想法、從設計到產品製造的多階段體驗,以及進行創產發想與實驗。
此外,CMU I-Lab.亦將提供本校第二期社會責任實踐計畫「預防與照護雙軌續航-以人為本的智慧長照x具溫度的科技中醫」的重要實驗基地,該計畫將透過執行「科技中醫健康老化、智慧中醫長照、智慧運動與復健,以及中醫食藥智慧養生及養護」四項子計畫,建構「以人為中心,智慧科技為輔」的創新中醫特色長照服務模式。相信透過計畫間的橫向連結與社群對話,將更進一步完善本校社會責任藍圖。
最後,我們也將設置各式獎勵與鼓勵機制(如彈薪、執行USR計畫列入服務與升等積分,以及減授授課鐘點等)、成立教師社群與提供教師培力學習活動,以及結合主修課程或設計微學分課程以融入教學與場域實作等,期能結合本社會責任實踐基地的執行,培育學生成為對社區困境與發展有反思力與行動力的青年。
(三)計畫主題及執行團隊之篩選、育成輔導及進退場機制
本校四項社會實踐基地計劃由計畫總主持人健康照護學院李正淳院長綜合考量深耕計畫USR的規劃與學校九大學院及附設醫院之教學、研究與服務量能,邀請四組校院團隊進行基地的規劃。分別為:
1.方案一:環境醫學與呼吸平權整合實踐基地
主持人: 許惠悰教授(中國醫藥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公共衛生學系主任)
協同主持人:黃彬芳院長 徐武輝副院長 涂智彥醫師 陳家弘醫師 榮建誠教授
2.方案二:食藥安全社區智庫基地
主持人:林香汶教授 (中國醫藥大學藥學院副院長)
協同主持人:徐國強教授、莊聲宏教授、黃怡真助理教授、吳坤璋助理助理教授
3.方案三:學生醫院──整合醫學健康照護學習平台
主持人:張恒鴻教授 (中國醫藥大學中西醫結合研究所所長)
協同主持人:曾雅玲教授、李妙蓉副教授、張東迪教授、周立偉教授、陳淑雅副教授
4.方案四:中醫藥養生與產學智庫
主持人:郭昭麟教授 (中國醫藥大學中國藥學暨中藥資源學系主任)
協同主持人:張恒鴻教授、高尚德館長、張文德副教授
這四組團隊教師除了醫院端的環境醫學與呼吸平權整合實踐基地的醫療團隊外,其餘皆為本校社會責任計劃團隊教師。因此,在育成輔導部分,將透過本校USR計劃辦公室定期舉辦之教師培力、校外相關共學與培力課程與工作坊活動之推薦,以及本校即將設置的社會責任發想實驗室(CMU I-Lab.)的各項創新學習專案與課程提供團隊教師以及參與學生育成輔導。本實踐基地於第二期深耕計畫執行期間會持續穩定運作並透過內外考核機制進行計畫滾動修正。計劃執行第三年將鼓勵教師進行政府相關經費的申請,以維持未來永續經營,培育新世代創新人才。
(四)支持計畫萌芽之教學創新推動機制與教師社群營造
本校社會責任計畫在人才培育與社群營造上做出相當完善的規劃。在人才培育部分,第一期計畫已經針對長照人才、社區健康照護人才、藥食安青年軍以及運動防護員等任務型的人才培育進行完善的規劃;而透過USR辦公室與本校教師發展中心的規劃,我們持續鼓勵教師組成專業社群,如:USR教師專業社群、樂齡長照教師社群、創新科技健康促進專業社群,以及永續發展專業社群等,以建立社群感與計畫的縱向與橫向連結,未來也將以場域的需求為導向,進行社群議題調整。(教師社群活動紀錄請參見本校USR網頁:https://cmuusr.cmu.edu.tw/?q=zh-hant/node/57)未來在四大社會實踐基地的創新教學與教師社群營造上,具體作法如下:
1.結合實踐基地規劃,為學生開設全校性跨學院通識或院特色「永續發展與社會創新微學分課群」
2.透過新設置之中國醫藥大學創意發想實驗室(CMU I-Lab),提供師生領導創意發想的小組專案學習課程
3.提供經費鼓勵教師形成社群,進行計畫與議題之發想與連結;並定期進行工作坊、論壇與發表會,將教師的執行成果與全校師生及跨校夥伴分享。
除以上做法,各計畫亦於其規劃之基地運作機制中,均融入創新創意教學設計以及執行團隊與社區產官學研利害關係人之社群連結,詳請見各計劃書。
(五)長期資源挹注與經費承諾(不含已申請USR個案計畫之經費)
本教師多年來透過各部會計畫的申請進行的社區與國人健康關懷相關計畫經費非常努力,以107年度為例,本校向科技部、國衛院、衛服部、以及其他政府機構承接的計畫達366件,經費總額達7.9億餘元。在與企業及民間機構的產學合作項目,107年達174件,合作收入金額近四千萬,技術移轉收入亦達6千2百餘萬。感謝教育部深耕計畫的擘劃,本校教師努力規劃,並透過教育部深耕計畫經費中社會責任計畫的協助與經費挹注,使得本校教師得以有更為充沛的資源與人力進行更結構性與系統性的社會責任規劃;相對而言,本校的校務基金對於教師申請的計畫補助皆相對提供一定的比例給與協助。本校教師執行的社會責任計劃的規劃,許多皆為教師多年期的持續研究與服務工作,因此,在經費的額度上,教育部的深耕計畫經費雖給予相當大的助益,但許多教師實同時搭配其他政府部會爭取的金額共同執行,如本件申請案中的「方案一: 環境醫學與呼吸平權整合實踐基地」其實同時搭配計畫主持人許惠悰教授的科技部中部科學工業園區管理局所委託之計畫「108~110年中部科學工業園區后里園區流行病學調查計畫」,該項委託經費三年達3700萬元。也有教師因為執行第一期計畫所建構的社會網絡,結合本校附設醫院的資源,轉向地方政府以及其他部會申請大型計劃(如第一期主冊計畫中樂齡長照面向的「疾病後期健康照護」計畫,便轉向台中市政府申請大型「失智共照計畫」)。其他如主冊計畫中的「中部職場安全健康服務計畫」、「成癮防治中心」計畫等也都同時搭配勞動部、衛福部,乃至科技部之大型計劃;另如附冊計畫中的「雙軌並進:建構融入中醫特色之創新社區長照服務模式」計畫,也同時搭配申請台中市政府整合照顧服務體系計畫的補助,以期有更充裕的經費投入大學社會責任的規劃。
基於以上,本校審慎且樂觀的評估,未來第二期大學社會責任計畫執行完成後,本校教師的社區健康相關的研究與服務工作不會中斷,因為五年的社區參與與對學生的培育,相信已能累積相當的場域與產業網絡以及回饋至研究與教學的重要知識產能與研究量能,本校教師將會持續進行部會相關計畫的申請,本校也將在水湳校區的國際健康產學園區與研發及產學文創專區建成後,將提供更多、更完善的校務支持機制,以持續進行本校的大學社會責任規劃與關懷工作。「為社區培育優良的醫療與公衛人才」是本校校院師生的核心價值與立校宗旨,這鞭策我們校院師生努力以Better Life, Better World作為我們的機構價值,未來我們將持續努力精進教學、研究與服務量能,透過各式研究經費的爭取與校務基金的補助,投入社區關懷與學生培育工作。